-
新闻报道
西长安街街道架空线全部入地
近日,随着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北安里胡同最后一批电力杆线的拆除,西长安街街道在全市率先完成了背街小巷架空线入地整治,辖区道路架空线全部入地。街巷空中“蜘蛛网”成为了历史,胡同亮出了美丽天际线。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发布“新12条”举措助企纾困
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力稳就业保民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十三次党代会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衔接已有助企纾困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推动经济回稳向上,昨天,本市发布《北京市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助企纾困的若干措施》,涉及四大方面,共12条措施。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本市鼓励数据中心绿色化改造
北京市发改委近日发布《北京市进一步强化节能实施方案(2023年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修订体现新时代节能降碳工作新要求,坚持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先行,对公共机构的日常节能提出了更加详细、具体的要求。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本市重点行业企业全面复工
根据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昨日下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复工复产防控组开展疫情防控网络新闻发布,“北京发布”联合北京政务新媒体发布厅成员单位,重点通报本市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实现“应开尽开”相关工作情况。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本市已取消、调整和优化到岗率、跨区通勤、核酸检测和查验等126条政策措施。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邻里互助见真情,同心抗疫暖人心
付彪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本市新增5万余市民喝上市政自来水
12月6日清晨,随着通州区新潮嘉园小区庭院线和外部供水管线实现勾头通水,原先供水的两眼自备井结束了其抽取地下水的历史使命,660多户居民告别井水喝上了市政管网水。自此,北京市水务部门组织市自来水集团会同属地政府提前超额完成了2022年度自备井置换任务,累计完成35个小区(单位)的自备井置换工作,新增5万余市民喝上了更加安全、放心、优质的市政自来水。据悉,到“十四五”末,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具备条件的自备井供水小区(单位)将全部进行置换。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延长住房公积金 缓缴期限至明年6月底
12月9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获悉,受疫情影响缴存住房公积金确有困难的单位可申请在2023年6月30日前缓缴住房公积金。在此期间,其缴存职工正常申请提取和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不受缓缴影响。缓缴到期后,单位应按规定为职工补缴住房公积金。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菜鸟驿站增加 3小时夜间派送时长
12月16日,菜鸟驿站北京区负责人表示,为保障用户能按时收货,在保持正常营业外,即日起,在京菜鸟驿站将增加3小时的夜间派送时长,保障居民的药品和民生物品及时接收。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朝阳“好邻居”冬日暖人心
独居老人缺少药品和食品,孩子深夜突然发热却没有药……这两天,朝阳区很多社区都自发组建了居民互助群,大家互相帮助,不计回报,一个又一个互助群记录了小区里邻里互助、和谐相处的一幕幕。冬日里,朝阳好群众、中国好邻居共同传递着温暖。一场疫情,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却意外让大家变成“患难之交”。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市场监管全覆盖查药店保安全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石景山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为加强药店药品价格保供稳价工作力度,维护市场秩序稳定,保障辖区居民用药用械安全,近期石景山区市场监管局对辖区药店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药企24小时连轴转 全力保障北京用药需求
当前,随着全国进入疫情居家防控新阶段,退烧药、感冒药等销售增加,为保障市民用药,全市药企全力保障防疫用药品,确保北京地区足量供应、稳定价格。目前,北京市药监局31名工作人员进驻11家疫情防控药品生产企业,现场监督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保障涉及的药品正常供应,市场渠道畅通,通过驻厂工作,企业生产有序进行,相关药品能够有序保障供应,满足市民的用药需求。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昌平两家“灯塔工厂”全面复工复产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调整,昌平区加快迈出复工复产步伐。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昌平区了解到,目前该区两家“灯塔工厂”复工复产率接近100%。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学生资助 交出一份“温暖答卷”
近年来,北京市学生资助工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积极构建资助育人长效机制,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西城区多个社区老街坊互济用药
织起邻里互助网、无接触易物、志愿帮忙下单买药……连日来,在药品暂时短缺的情况下,“西城好邻居,我‘药’守护您”邻里互助的一幕幕暖心场景,拉近了老街坊们之间的距离,汇聚成冬日的一股暖流。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两区”建设成效显著 近70项首创性政策落地实施
12月15日上午,第二十五届京港洽谈会“两区”主题活动在北京和香港同步线上成功举办。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新工体”施工进度超95%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项目整体进度已完成超95%,处于收尾及验收前检测阶段。“新工体”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首批国际一流的专业化足球场、北京市的文旅新地标。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为文化企业发放1.4亿元“投贷奖”资金
新华社电记者从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获悉,该中心日前完成2022年“投贷奖”项目审核,已向666家审核通过的文化企业和金融机构发放支持资金近1.4亿元,有效推动文化金融融合发展,促进首都文化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寒风中 驿站给小哥“续能”
近年来,西城区多渠道、多举措促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健康发展,并以提高快递员、外卖骑手群体参与文明创建的内驱力方式,探索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有效融入路径。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西城区获悉,连日来,北京快递量、外卖量激增,运力紧张,广大“小哥”冒疫情、战严寒,快马加鞭运送快件。西城区月坛街道主动作为,加强辖区快递、外卖小哥防疫物资、食品药品供给,让“逆行”保障不缺位。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中关村各园区按下复工复产“加速键”
建立需求台账逐一解决企业困难,减免企业租金和中小企业研发成本,发放专项融资资金,为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企业建立“白名单”……近日,中关村示范区各分园和特色产业园多措并举,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在科学精准防控的前提下,全力以赴推动复工复产,为2023年经济实现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急救中心开通“云服务”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急救中心获悉,近期,120平台的呼入电话量持续上升,其中不少是咨询类电话。为应对急救咨询量的持续上升,北京急救中心通过提升座席能力、开通云服务等措施,及时提高了急救电话接通率。同时,对于非紧急能自理的病人,还提供了滴滴代叫服务。北京急救中心再次呼吁市民:“120急救电话是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通道”,要高效使用120急救资源。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海淀区下周一试点 公租房分居室合租
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网站发布公告称,确定提供凯盛家园公租房项目40套房源,面向35岁以下单身青年家庭开展分居室出租试点工作。登记时间为2022年12月19日10时至2022年12月23日16时。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北京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可贴息
为充分发挥设备购置对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作用,巩固壮大以高精尖产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大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近日,北京市发改委印发《关于推动“五子”联动对部分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贴息的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实施方案》是落实北京市助企纾困“新12条”的具体举措,旨在发挥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引导作用,带动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投资,实现激发社会投资、扩大企业再生产的综合效应。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三大建筑打造千年运河畔文化明珠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心森林公园中,形似“粮仓”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状如“赤印”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和“帆船”模样的大运河博物馆已经初露芳容。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作为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规模达60万平方米的三大建筑,目前正进行紧锣密鼓的内部精装修,预计于2023年底前实现三大建筑及共享配套设施项目全面完工并具备面向公众开放条件。届时,这里将成为城市副中心率先建成的地标性公共文化建筑群。
北京青年报1970-01-01 -
新闻报道
天桥街道当好居民“服务员”
居民的就医如何解决?孤寡老人需要帮助怎么办?在本轮疫情中,当面对这些问题时,西城区天桥街道集中各方力量在社区精细服务中显效率,用一个个有速度、有温度的细节,千方百计保障辖区居民生活安心,当好疫情期间居民群众的“服务员”,让高风险区的居民们安心、放心、暖心。
北京青年报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