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型人物
唐燕:帮贫困女娃圆梦的“妈妈”
感动瞬间“获得我办学资助的孩子60%是留守儿童,想到她们的成长经历,我常止不住眼泪。我没计算过个人到底投入过多少钱,因为重要的不是金钱上的付出,而是精力的付出。当她们迈进校门的时候,我就承担起了一部分妈妈的责任。”唐燕说。
北京日报社2020-11-16 -
典型人物
白华:喝了宁城的水,我就是宁城人
“喝了宁城的水,我就是宁城人!”这是白华常对周围人说的一句话。2018年7月,怀揣着为脱贫攻坚贡献一份力量的想法,他告别重病在床的亲人、正在咿呀学语的孩子,把一摊子事儿丢给家里,奔赴内蒙古扶贫一线,挂职赤峰市宁城县扶贫办副主任。
北京日报社2020-11-13 -
典型人物
张春清:从“农盲”到“忙农”
自称是个“农盲”的张春清,却到了几乎只有农业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扶贫。短短一年的时间,他就把自己从“农盲”变成了一名“忙农”。张春清本是昌平区体育局调研员,2017年4月被选入北京赴河北省挂职团队,任尚义县委常委、副县长。去之前,他本以为是去从事跟体育产业相关的扶贫项目,可真正到了尚义,他发现那里历史上只有农业。
北京日报社2020-11-10 -
典型人物
蔡超:给受援地一所“健康大学”
即使是在出差途中,北京佑安医院副院长蔡超也不闲着,他不停用手机刷新着“内蒙古自治区健康大学”微信公众号上的一篇篇文章,琢磨着下一期公众号打算推送的内容。“内蒙古自治区健康大学”是所什么样的大学,让蔡超如此牵挂?
北京日报社2020-11-09 -
典型人物
李振国:依干力克村的“北京亲戚”
刚到和田没多久,援疆干部李振国就和吾宗肖乡依干力克村结了亲。依干力克村是和田县的一个深度贫困村,援疆三年,李振国隔三岔五就要来村里“串门儿”。贫困户买买提明是李振国最先认识的“亲戚”。买买提明汉语说得好,李振国初到村里,都是他来当“翻译”。可是有段时间,买买提明整个人都无精打采。原来,因为家里贫困,妻子抱着不到1岁的孩子回了娘家,要跟他闹离婚。
北京日报社2020-11-08 -
典型人物
借“互联网 ”阻断因病致贫
她不是医生,也不是互联网工程师,但是她做成了一件“高尚、神圣”的事。“借‘互联网 ’阻断因病致贫,这就是我的梦想,今天终于实现了!”近日,记者在北京中关村一家写字楼见到刘丰梅时,她一边准备第二天去湖北十堰市对接新项目的文件,一边兴奋地对记者说。
北京日报社2020-11-06 -
典型人物
刘全华:培养“不一样”的学生
2018年8月29日,刘全华援疆来到和田。刚下飞机,一个紧急任务就在等着他。新落成的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9月1日举行开学典礼,9月3日就要正式上课,但是设备的组装调试等工作还没完工。把一所新学校迅速运转起来,刘全华只有短短几天时间。
北京日报社2020-11-03 -
典型人物
谢智刚:让高原的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从海拔仅有50米的北京市丰台区,来到平均海拔4500米的雪域高原,谢智刚的身体、心理和意志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谢智刚,北京援青干部,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委常委、副县长。治多县地处高原,这里空气稀薄,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位于3层的办公室,谢智刚爬上来都要先喘上半天;从县城到最远的索加乡要5个多小时的时间,遇到雨天路滑可能需要一天的时间;从玉树州到治多县要翻越4815米的高山垭口,从县城到乡里全是绕山的土路和石子路,路边就是十几米甚至更深的深沟……谢智刚的工作从来没有停止过。
北京日报社2020-11-02 -
典型人物
寇大姐:“土专家”也能念好“致富经”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这就是我的初心。”近日荣获2019年度“北京市扶贫协作奖——爱心奉献奖”的寇红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获奖的第二天,她的身影就出现在河北省涿鹿县卧佛寺乡大斜阳村农民技能培训班上。
北京日报社2020-10-30 -
典型人物
蒙古族肾移植姑娘获“重生”
“做梦也没有想到!我在北京上班了!”近日,在顺义区重点企业嘉寓集团正式签约上岗的蒙古族姑娘韩令春,在日记本上写下这一行字,落款是——“重生的令春”。韩令春来自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架玛吐镇一个贫困家庭,2015年她刚从沈阳工业大学毕业就被确诊为肾衰竭尿毒症。出院回家那天,令春发现家里的羊圈空了,母亲道出实情:为了给她治病,家中饲养的80只羊全都卖了。
北京日报社2020-10-28 -
典型人物
他用镜头照亮贫困孩子上学路
感动瞬间加拿大华侨王华瑞老先生看到解海龙拍摄的湖北省周七家小学后,捐赠42万元港币建了一座现代化学校,十里八乡的孩子们都来这里上学。当解海龙重访周七家时,前来道谢的村民把校园接待室围得水泄不通。“他们拙于言辞,不善表达,我耳边的‘谢谢’声此起彼伏。一位白发白须的老人伸出手来摸索着抓住我的衣袖,另一只手拎着一只活鸡颤颤巍巍地往我手里塞。那一刻,我的眼眶红了……”
北京日报社2020-10-26 -
典型人物
“不能让农民守着‘金豆豆’过穷日子!”
他像种子一样扎根在乌兰察布农村,带着乡亲们“科技兴农”,5年来,他手把手做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建成了远近闻名的“中国薯都”乌兰察布国家级马铃薯现代产业园,让草原上不起眼的小土豆走进大市场,让40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得以脱贫致富。他,就是来自北京房山区的农民企业家刘长安。
北京日报社2020-10-18 -
典型人物
思念寄春风
李建国北京援青教师
北京日报社2020-09-25 -
典型人物
再赴玉树
李莹北京援青干部
北京日报社2020-09-25 -
典型人物
为了“三清零”
郭勇北京援青医生
北京日报社2020-09-25 -
典型人物
幸福的“钥匙”
栗云鹏北京援青干部
北京日报社2020-09-25 -
典型人物
陈浩:光伏发电站 “争”来新财源
延庆聂庄村第一书记陈浩扎根农村,努力带领村民脱贫致富,通过建设文明实践站让村民生活多彩、建设光伏电站为村里创收、建设发展种植园让低收入户增收致富。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0-09-24 -
典型人物
“90后”驻村书记带领乡亲搭起致富平台
崇礼的榆面饸饹,张北的藜麦速食面,沽源的风干牛肉,还有万全的鲜食糯玉米……在张家口万全区的张家口万铁商贸有限公司展柜上,张家口16个区县的绿色农特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在我们这儿,可以尝遍整个张家口!”万铁商贸客服王亚平看着电脑屏幕,消息框里弹出信息“包邮吗”。这不,顾客又来了。
北京日报社2020-09-24 -
典型人物
走到哪儿,就把音乐带到哪儿
感动瞬间有一天,龚琳娜在“邻居合唱团”的微信群里,看到一个跟自己学过唱歌的18岁女孩,正在用自己教给她的练声方法教云南山村的小学生唱《快乐歌》。小女孩和小朋友们开心的样子,就和龚琳娜自己教孩子们时一个样。那一瞬间,龚琳娜由衷地感到幸福。
北京日报社2020-09-21 -
典型人物
心若兰兮终不移
京西深山,蓝天白云之下,一座红墙绿瓦、古朴典雅的过街楼为千年古村举起一张立体的名片,横额上写着“燕家台”。尚显兰就出生在这里,“芝兰玉树生庭阶”,她的乳名叫芝兰。“芝兰回来了!”1977年,9月清晨的山间田垄里,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们亲热地拥着一个姑娘。尚显兰高中毕业回村,从此田间地头多了一株清新健硕美丽端庄的兰花儿。当时谁也想不到,这座小山村的生活,也会因这个姑娘而改变。
北京日报社2020-09-15 -
典型人物
舞蹈家夫妇一生一村一件事
2017年1月10日,来自云南省深山里那夺村的12个孩子,在北京一对夫妇的资助下,花了2天3夜,跨越2827.1公里来到北京。站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时候,一个彝族孩子说:“我们家世世代代没有来过天安门,今天我来了,我想看看毛主席,想给他老人家跳一支我们民族的舞蹈。”天气很冷,孩子们脱下棉袄,露出里面的民族服装,在广场上跳起了刚学会的弦子舞。
北京日报社2020-09-07 -
典型人物
“愿音乐让山里孩子世界更多彩”
感动瞬间“这里7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如果孩子来上学,家里就少一个劳动力,不少家长宁愿让孩子留在家。”在喜德县的最后一天,王小玮、玖月团与当地的孩子一起合作《上学歌》,她感动得要落泪:对城市里的孩子来说这很平常,但对山里的孩子们来说,能上学、能学音乐的时光是那么值得珍惜。
北京日报社2020-08-31 -
典型人物
雕塑家为殉职扶贫干部黄文秀塑形铸魂
在“以美扶智——中国美术馆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展出之际,昨天,中国美术馆推出第十一期雕塑工作坊活动,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模范”黄文秀塑像,艺术地再现这位在脱贫攻坚一线挥洒血汗、忘我奉献的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
北京日报社2020-08-29 -
典型人物
小西梁村制冰厂促贫困户增收
有了北京挂职干部的帮扶,张北县小西梁村支部书记马小飞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发展光伏发电是张北推进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但贫困户脱贫的同时也让马小飞犯了难。“咱们村有540千瓦的屋顶光伏发电,按照当时项目建设的政策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马小飞介绍,这要求村里有用电大户消纳50%的自发电。540千瓦的光伏,一天发电1600多度,村里每天要消纳800度。
北京日报社20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