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智刚:让高原的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从海拔仅有50米的北京市丰台区,来到平均海拔4500米的雪域高原,谢智刚的身体、心理和意志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谢智刚,北京援青干部,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委常委、副县长。治多县地处高原,这里空气稀薄,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位于3层的办公室,谢智刚爬上来都要先喘上半天;从县城到最远的索加乡要5个多小时的时间,遇到雨天路滑可能需要一天的时间;从玉树州到治多县要翻越4815米的高山垭口,从县城到乡里全是绕山的土路和石子路,路边就是十几米甚至更深的深沟……谢智刚的工作从来没有停止过。
在治多辽阔的草原上,牛羊遍地,野花烂漫。这里是纯牧业区,只有单一的牦牛产业,且受制于生态环境、养殖观念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治多县,践行好习总书记的要求就是要依靠当地特色,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现代化生态畜牧业产业和具有康巴藏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利用生态优势实现脱贫致富,是谢智刚一直坚持的理念。
用援青干部们的话来说,治多县只有两个季节——冬季和“大约在冬季”。“到了冬季,特别是三四月份,平时四五百斤的牦牛瘦得跟驴一样,所以冬季没有供应量。”治多的牦牛产业,先天不足。
谢智刚当起了“引进者”,弥补这一缺陷。在他的牵头下,青海省畜牧业的龙头企业金泰实业与治多县签约,从牦牛肉收购和深加工上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产业。“金泰实业将在治多县扶贫产业园区投资,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一层计划建牦牛肉的加工车间,二层……”谢智刚兴奋地说,金泰实业在海西州乌兰县还有一片5万亩的草场,那里海拔相对较低,草料充足,同时拥有大型牛舍。冬季之前,治多县三四岁的牦牛可以运到这里,通过饲料喂养,经过几个月或者半年就可以挂肉,稳定供应市场。
为了把治多美好风光、康巴藏族民族风情文化、特色产品和产业、精美的手工艺品等推介到丰台、北京甚至全国,谢智刚还当起了“推介者”。他积极组织治多的农产品合作社参加全国农产品展销会;协调丰台区委宣传部排演丰台区与治多县携手奔小康的舞台剧,向全国人民讲述丰台区与治多县一起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动人故事;得知当地的服饰和石头有名,他马上联系北京依文集团和地质大学,从藏族服饰、玉石雕刻等文化产业出发加强治多县文化产业发展。
“北京对口支援玉树已经整整十年了,一批又一批的挂职干部在这里奉献着青春和智慧,已使玉树有了巨变和发展。如今我也要做一名‘奋进者’,为治多县的生态产业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谢智刚对高原的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充满信心。
www.凯发的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www.凯发的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www.凯发的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