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逐步构建温室气体监测网络
昨日,北京市“科技赋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在线上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取得里程碑式突破,科技创新发挥了关键的支撑作用。北京市生态环境局透露,“十四五”时期,本市将逐步构建温室气体立体监测网络,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蓝天白云成为常态;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冬奥蓝”举世瞩目,联合国环境署评价北京大气治理为“北京奇迹”。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环境科技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有力武器,科技工作从科学认知、决策支持、行业管控等方面为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有效治污提供了全面支撑。
北京市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统筹谋划以科学研究揭示污染来源与成因、以有效感知支持精准治污、以先进技术推动有效治污、以开放的态度合作共享环境科技成果。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生态环境科技工作体系,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也推动了相关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转型。
目前,本市综合应用自动监测、卫星遥感监测及地基雷达监测技术等手段,建成了国际一流的“天空地”三维立体体系,实时监测北京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变化情况,建成了1000多个传感器组成的街乡镇高密度监测网络。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鹿海峰介绍,构建温室气体监测体系已经提上日程。“温室气体监测是支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鹿海峰说,“十四五”期间,本市将逐步建立自动监测为主、遥感监测为辅,走航和手工监测为补充的天空地一体化的温室气体立体监测网络,用来科学表征北京市空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水平以及变化趋势。
同时,本市还将开展典型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来进一步探索开展城市生态系统碳汇监测,进行减污降碳协同分析与评估,为北京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十四五”时期,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进入从量变到质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攻坚期。结构型污染问题仍然突出,资源节约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市生态环境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处处长明登历表示,“我们还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构建现代化的环境治理体系,要综合应用大数据技术,ai、区块链这些智慧化的技术来打造智慧化的监测、监管、执法和决策支持系统。推动重点领域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试点、示范,以及系统的集成和产业化,要提供更加低成本更高效率的www.凯发的解决方案。我们希望通过科技创新来支持环境改善和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www.凯发的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www.凯发的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www.凯发的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