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措并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北京拥有全国最为丰富的科技资源。为了将来自众多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的科技禀赋充分发挥出来,近年来北京市致力于从政策体系、体制机制、资金支持和人才支撑等各方面构建起一套高效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吸引和推动更多重磅的、原始创新的科技成果在京转化落地,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经济发展注入创新动能,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
近日,北京市出台《关于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开展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等4项新政,旨在建立与市场配置要素机制相适应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的“堵点”。
“先使用后付费”试点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采取“先使用后付费”模式,授权中小企业先行试用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对专利许可使用费以“零门槛费 里程碑支付 收入提成”或“延期支付”模式,代替此前“一次性买断”的“先付后用”模式,降低转化门槛;同时引入担保机制,在帮企业承担一定成果转化风险的同时保障科研机构权益。
此外,针对成果转化其他堵点出台的《北京市关于落实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北京市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工作方案》《北京市技术转移机构及技术经理人登记办法》也在加快落地中,以更好地发挥中小微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近年来,北京不断强化政策体系建设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出台《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率先出台“京校十条”“京科九条”,赋予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自主处置权;印发《关于打通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堵点若干措施》,市区累计出台近百项相关政策;落实科技部等九部委《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要求,推动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科研院和北京积水潭医院等3家市属单位及6家中央在京单位先后完成26个项目赋权改革试点工作。“三权改革”等多项政策措施在全国予以复制推广,有关试点内容纳入科技成果转化法。
启动300亿元科创母基金
北京市还积极探索市场化成果转化机制。今年6月,北京设立启动30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80%投向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阶段,部分资金投入期长达15年。基金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动,联合共建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北京荷塘生命科学原始创新基金等,支持高科技成果的孵化与转化;支持科学家出资设立硬科技投资基金,从源头入手,专注投资早期项目。同时建立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形成全链条服务的知识产权保险北京模式。
自2018年以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通过投入2.4亿元财政资金,支持技术转移机构98家,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构从业人员超过1000人;建设了北京市科技成果信息系统,汇交本市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组织中关村“火花”系列活动,开展成果供需对接活动近500场,推介项目数千项。
强化成果转化人才培育
有了政策、体制和资金支持,还要有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专业人才支撑。为此,北京市在国内率先启动技术经纪专业职称评价工作,2020年至今已有474人获得职称。同时实施“朱雀计划”,成立技术经理人协会,推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7家中关村转移转化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支持清华、北理工、北工大开展技术转移专业方向研究生教育试点,自2020年起累计培养技术转移专业硕士百余人,形成较为完整的培训体系。
2012-2021年间,全市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总计超76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额总量突破4万亿元,年均增长12.3%。去年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总量突破9万项,是2012年的1.6倍;成交额7005.7亿元,是2012年的2.8倍。去年北京市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是2012年的3.1倍,流向外省市和出口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比达到了74.1%,在带动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文/本报记者 雷嘉
www.凯发的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www.凯发的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www.凯发的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