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首超90分-www.凯发

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首超90分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 北京青年报

    昨天,首都文明办首次编写的《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发展报告》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全面梳理了2020年6月《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两年来,本市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取得的成果。一组组鲜活数据的背后,是北京将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全面融入城市治理,将文明理念深度融入市民生活,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的实践探索。白皮书中透露,本市将尽快研究制定《北京市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出台对见义勇为、志愿服务、慈善公益等各类文明行为记录标准及褒奖措施,提升广大市民对文明言行的重视,促进社会文明新风的形成。

    文明指数成为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评价重要指标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首都文明办主任滕盛萍介绍,测评显示,2021年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达到90.06,首次迈上90分高位,保持了十六连升的良好势头。90.06意味着什么?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调查情况课题组负责人曹刚告诉北青报记者,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是体现市民文明素质发展状况、衡量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程度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成效的重要工具。从2005年开始,首都文明办每年组织对首都市民公共行为文明程度进行社会问卷调查和现场观测,如今,文明指数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指标。纵观17年的连续测评结果,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从2005年的65.21到2021年的90.06,实现了跨越式提升,保持了“十六连升”态势,体现出首都市民文明意识在不断增强、文明素养在不断提升。

    倡导、规范和治理

    推动市民文明习惯养成

    遇到斑马线汽车主动礼让行人,小区里主人遛狗时主动牵绳、清理粪便,垃圾分类逐渐深入人心……两年来,北京市民发现身边的不文明行为正在逐步减少。白皮书中显示,本市从倡导、规范和治理三个方面入手促进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

    滕盛萍介绍,本市通过榜样示范、文明引导,倡导市民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北京榜样”主题活动推出市民身边榜样达到44万人;建成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62个文明实践所、6934个文明实践站,它们已经成为传播新思想、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活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重要阵地;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中形成贯彻落实文明条例、助力文明城区创建的鲜活经验和有效做法。

    另外,本市还通过依法治理不文明行为的有力举措,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绪宏介绍,交通文明是一座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北京警方在深入开展“文明驾车、礼让行人”专项整治中,将“礼让斑马线”行动列入全市文明交通三年行动计划,先后增补“礼让行人”地面标识1120组、交通标志632面,优化交通流线410处,设置机动车右转必停路口71处,夯实文明交通的硬件基础。同时,新建升级1154套抓拍科技设备,以“他律”促“自律”。截至目前,全市路口交通事故起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1.1%和25.4%。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如刚表示,两年来,本市紧抓“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文明实践。目前,1.6万个小区(村)、11.7万个分类管理责任人实现全覆盖。全市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稳定在18%以上,其他垃圾减量近30%,可回收物回收量增长近1倍,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7.5%以上。

    除此之外,本市进行的共享单车乱停放、背街小巷环境、“文明养犬”、公共场所控烟、不文明游园、医院安全秩序、社会环境、文明上网等专项整治行动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北京交警“随手拍”“门前三包”“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控烟集中专项执法月”等活动都成为落实文明条例的有效举措。

    尽快研究制定

    《北京市文明行为记录制度》

    白皮书中透露,下一步,本市将着力健全《条例》的配套制度。如:完善公共文明引导员管理办法,尽快研究制定《北京市文明行为记录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道德典型人物的关爱礼遇机制等配套制度,进一步推进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议将9月20日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定为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日,每年确立主题并开展相关活动,将文明行为促进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大局。

    文/本报记者  王薇


www.凯发的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www.凯发的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www.凯发的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推荐阅读 换一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