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轴线申遗促进北京历史文脉可持续发展-www.凯发

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市数据库

以中轴线申遗促进北京历史文脉可持续发展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 北京青年报

    本报评论员 栗玉晨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北起鼓楼、钟楼,南至永定门,纵贯北京老城,全长7.8公里。北京中轴线申遗,不仅是一个发现古代价值的过程,也是让今天社会认识中华文明、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民众文化自豪感的过程。让文物和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惠及广大民众,中轴线申遗为北京历史文脉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其前景值得积极期待。

    8月7日,2022“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话会”在北京中轴线北段地安门外举行,“万象中轴”北京中轴线数字文化体验展等5项特色展览一同亮相。对话会开幕式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致辞中介绍,近期国家文物局党组已经研究确定,推荐“北京中轴线”作为我国2024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近年来,北京市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总方针,通过中轴线申遗,持续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促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不断取得积极进展。

    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50周年,是中国设立历史文化名城制度暨北京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也是北京中轴线申遗的关键之年。国家文物局党组的上述决定,意味着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又迈出扎实的关键一步。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北起鼓楼、钟楼,南至永定门,纵贯北京老城,全长7.8公里,是由古代皇家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和居中历史道路、现代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的城市历史建筑群。中轴线涵盖景山、故宫、太庙、天安门、天坛、先农坛等标志性遗产点,历史城郭、街巷、建筑群、河湖水系等,与其所承载价值密切相关的国家礼仪传统、城市管理传统、建造技艺传统、民俗文化传统相映生辉。

    2011年,北京市提出中轴线申遗。2012年,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7年,“积极推进中轴线申遗工作”写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同年,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批准成立了中轴线申遗保护专项工作组,全面启动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今年,《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通过,并将于10月1日起实施。北京中轴线申遗一路走来,步伐稳健扎实,工作卓有成效,应当予以充分肯定。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因中轴线而生。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是中国传统文化活的载体,代表着东方文明古都规划建设的最高成就,更体现着大国首都文化自信。以中轴线申遗为契机,推动北京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努力打造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已经成为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

    在7.8公里的中轴线两侧,北京在功能疏解、古建修缮、街巷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老城保护”替代“旧城改造”,百余项工程陆续启动,古都尽显芳华。为贯彻老城不能再拆理念,全面保护文物建筑、肌理格局和景观风貌,探索历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更好地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北京探索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改善人居环境,又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的新途径。大批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得到强化。

    相较我国以往的申遗项目,北京中轴线申遗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将重点放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上,由此吸纳了公众的广泛参与。中轴线申遗过程中,除了向外界传播价值以外,还激发了公众关心、关注的热情。从“最美中轴线”活动,到古建音乐季、“中轴线文化创意大赛”,从感知中轴线遗产,到体验中轴线文化,各行各业的人都加入到北京中轴线推介过程中。以申遗为手段,引导公众关注自己的文化,传承中华文明,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已经成为与申遗高度相关的重要价值所在。

    北京中轴线申遗,不仅是一个发现古代价值的过程,也是让今天社会认识中华文明、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民众文化自豪感的过程。让文物和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惠及广大民众,中轴线申遗为北京历史文脉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其前景值得积极期待。


www.凯发的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www.凯发的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www.凯发的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推荐阅读 换一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