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空间巧设计 商街场景重体验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7月12日上午,首届北京城市更新论坛暨城市更新联盟成立仪式在首钢园区举办。
海淀区中关村科学城·金隅智造工场项目、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朝阳区望京小街改造提升项目等16个项目被评选为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同时,还有18个项目被评选为城市更新“优秀案例”。在城市更新的路上,北京一直在探索具有首都特点的更新之路。
这些“最佳实践”“优秀案例”,成为北京探索具有首都特点的更新之路上的生动注脚。
核心区中的平房和简易房、老旧的社区和厂房、低效的商业楼宇和园区等等,通过实施城市更新实现了人居环境优化、功能品质提升,促进了城市职住平衡,存量资源盘活,在“更新”中释放出了城市新的活力和价值。
这些城市更新的“最佳实践”中取得了哪些成功的实践探索,首都市民又在城市更新中有着哪些获得感?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进部分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案例寻找答案。
丽都国际街区
精细化城市设计赋予街道丰富交往功能
拓展公共空间功能、增加公共休憩空间、完善儿童游乐场所……丽都商业圈完成了从封闭大院和“断头路”居多的老旧片区,到时尚宜居的现代化商业休闲居住空间的华丽蜕变。
1984年,丽都饭店开业,成为中国第一家涉外假日酒店,在其影响下,丽都地区逐步发展为北京改革开放的一个代表性区域。但经过近40年的发展,交通不畅、公共空间缺乏、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逐渐凸显,如地区内有多处断头路,饭店、公园都是围墙“封闭”的大院儿,商业消费、交往休闲等空间品质不高等。2019年朝阳区启动了丽都地区城市更新。从更新伊始,就注重街区整体规划和精细化设计。大到道路空间、丽都饭店前的广场,小到商户门前绿地、沿街的栏杆和台阶等全部纳入规划视野,量身定制符合整体风格且利于实施的方案。
“丽都地区此次更新打破了原有道路、绿地、公园等功能的分隔和限制,整体统筹考虑公共空间使用和功能布局。”将台地区办事处主任李勃表示,更新赋予街道更丰富、灵活的交往功能。丽都花园北路更新后除了发挥城市支路的作用外,还承担了丽都地区“城市客厅”的功能。规划设计团队利用道路中段两侧的墙面设计了彩球墙和镜面墙,日常可以设计标语,开展互动宣传,特定时期可通过交通管理将这一局部路段打造成举办户外公共活动的场所。开街以来,这里举办了丽都露天音乐电影周等多场有影响的活动。
同时,作为丽都地区的综合服务中心,商街路口约800平方米“丽都会客厅”落成,打造了集共享空间、咖啡、阅读、公益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不仅为来往的人们提供休憩空间,更是政府、企业间就城市建设管理交流沟通的场所,已经成为丽都地区共治共建共享的代名词,成为政企沟通的新平台。
此外,此次更新特别注重人性化设计,开放绿地,延伸步道,增加休憩空间。比如丽都广场外侧有一处破败绿地,更新时将原来裸露的地面、残缺的草地进行修补,适当增加透水铺装,设置水雾喷泉,在树龄长达30年的侧柏下设置座椅,成为受欢迎的休憩场所。这样的小空间,在丽都花园路上隔几十米就有一处,步道、座椅和绿地巧妙交织,让行人走入花草间,漫步绿荫下。又比如丽都地区西北侧的机场高速沿线有一片很宽的防护林。更新时结合周边居民需求,利用林下空间增设漫步道、环形长椅等,形成了一处约6公顷的城市森林公园。
朝阳区丽都国际街区城市更新项目,在政府带动下,摆脱简单技术指标和标准管理的思维方式,以高水平、精细化城市设计为引领,以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为基础,通过街区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激发社会主动更新,遵循建管并重的城市营造模式,打造国际化街区,建立了一整套贯穿设计、建造、运营和后续制度建设的更新模式。
望京小街
社会资本共建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在望京小街中央的彩色天幕下,孩子们正在交互式智能喷泉里欢快玩耍;文化 阅读特色的公益小街书馆和以北京国际设计周、中央美术学院为核心的艺术展厅,成为望京文化新地标;作为中国邮政与咖啡的结合体,邮局咖啡正在装修,与对面的星巴克咖啡隔街相望……在对望京小街的升级改造中,万科首次将城市更新的边界拓展至街区小巷这类城市的“毛细血管”,把商业办公与步行街道相缝合,通过改变商业模式,植入新业态,优化运营方式,用5个月时间完成了从“脏乱差”到“新地标”的改造提升。“这其中,多方共建模式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为其他街区改造提升乃至城市更新提供了新的实践范例。”望京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刚指出,政府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更新实施中,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形成了“政府引入社会资本共建”的城市更新路径。
作为北京市首个由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国际化商业街区项目,望京小街的更新改造,由财政出资1300万元用于街区硬件设施改造,两家企业主体万科和方恒分别出资3500万和500万用于街区两侧休闲、艺术和配套设施建设。改造后,工作日、休息日的日均人流量分别由4784人次、4428人次增至15436人次、20844人次,年销售额8亿元,环比提升50%,财政税收每年增加近5600万元。
望京小街的改造不仅仅是步行街公共环境空间和功能提升,更重要的是依托于望京万科时代中心望京项目的“腾笼换鸟”,当地的商业和产业业态得以升级焕新。
该项目负责人曹洁女士表示,为了让小街两侧的商业业态可以形成有益互补,差异化地引入了新晋品牌和网红ip业态。另外,在办公的招租选择上,望京万科时代中心紧跟朝阳区“科技赋能”的步伐,定位于集团型企业总部办公,重点引进规模在200人-5000人的tmt领军企业。商街的整体改造提升,吸引了很多明星企业进驻,例如keep、唱吧、北控城市发展等企业总部,未来入驻楼宇的企业平均年纳税额可过亿元。
金隅智造工场
腾笼换鸟为中关村注入“硬科技”
从东门进入金隅智造工场园区,远远能看见写着“金隅智造工场”的立柱耸立在绿化带里。它身后,是一栋栋高大的厂房,外立面灰、白两色钢材和玻璃幕墙交织错落,设计感十足,凸显着现代工业味儿。由“金隅红”与灰色铺装 绿色景观组成的工场“芯道”,在串联起散落在场地中建筑的同时,向人们传递着厂区的工业记忆。
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一家创业板上市企业、3家科创板块申请上市企业、6家智能制造行业独角兽、9个北京市重点项目、超过5000件知识产权产出、生产总值超过50亿元……这是金隅智造工场拿出的一份亮眼成绩单。这个占地面积20公顷的园区,原为天坛家具公司的生产基地。通过对存量老旧工业厂房腾笼换鸟、改造升级后,打造成为以“大信息及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创新型科技园区。
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改造中并没有改变厂房原有建筑的“三围尺寸”,在不增加园区总体面积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留园区内85%以上的高举架、高荷载产业空间,“随便走进一层,挑高6米至24米。据我们统计,园区85%以上的挑高都有6米5以上,同时没有地下空间,这种高度以及承载度是传统写字楼或公建物业所没有的。因此,我们这里就为具备小试中试、检验检测,以及小规模转产产业环节需求的‘硬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稀缺的产业空间,为中关村科学城高精尖产业发展注入更多硬核力量。”
如今,金隅智造工场的产业集聚效应已经显现,园区陆续吸引大型金属构建增材制造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极速3d打印企业、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等入驻。 2021年园区生产总值超过50亿元,相比较原传统家具制造业,单位产值提升了近10倍,全面实现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空间腾笼换鸟,为北京市老旧工业厂房装修改造、城市产业更新提供了鲜活的案例,为区域整体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组文/本报记者 解丽
本组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www.凯发的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www.凯发的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www.凯发的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