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打造一批万亿级产业集群
本报记者 曹政
鼓励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开展“反向创新”;允许外籍人员使用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开办和参股内资公司;面向隐形冠军企业和快速成长型企业,加大推进
本报记者 曹政
鼓励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开展“反向创新”;允许外籍人员使用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开办和参股内资公司;面向隐形冠军企业和快速成长型企业,加大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力度……针对高精尖产业的这一项项政策创新,正让北京加速形成集聚全球高端要素的“引力场”。
在昨天举行的北京高精尖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上,市经信局副局长崔旭龙“抛”出本市促进高精尖产业投资的9个方面的重磅政策,吸引全球高精尖产业资源落地,支持“两区”建设。据介绍,“十四五”时期,北京将打造一批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高精尖产业占gdp比重提高到30%以上。
绘蓝图
一批万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崛起
“城市副中心‘两区’建设正在加速落地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欢迎各位参与城市副中心建设,共享发展红利。”昨天的推介会上,通州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带来了好几份“吸睛”的区域规划:运河商务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财富管理产业集群,全力建设全球财富管理中心;文化旅游区在空间上构建“北有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中有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南有台湖演艺小镇”的大文化旅游产业格局;张家湾设计小镇是北京自贸区国际商务片区重要承载地,以“设计+城市科技”产业为主导,目前已有100余家企业完成注册,中国设计红星奖会址已永久落户园区;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区位于国家级精品小镇漷县镇,以甘李药业等企业为代表聚集了生物制药、中医药现代化、高性能医疗器械、医药健康服务等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上,北京已经为各区划定了“十四五”期间高精尖产业发展布局。其中,通州区将集中在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网络安全、信息内容消费、产业互联网领域。
放眼到全市,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也已驶入快车道。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9.5%,拉动工业增长2.5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2%,增速居各行业首位。可喜的是,今年前两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5%,比2019年同期增长24.5%;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400亿元,同比增长40%左右。
“我们将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两个高能级‘国际引领’产业,做强智能制造与装备、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等精益型‘北京智造’产业,做优信息内容消费、区块链与先进计算等精致型‘北京服务’产业,前瞻布局前沿新材料、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崔旭龙说,北京已经培育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以及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十四五”还将打造一批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高精尖产业占gdp比重提高到30%以上。
降门槛
明年取消乘用车
制造外资股比限制
如何培育万亿级产业集群?又怎样在京华大地上形成汇聚全球高端资源要素的“引力场”?北京给出一茬接一茬的产业支持政策,涉及准入、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科技、数据、协同、监管9个方面。
在备受关注的准入政策方面,本市将严格实施国家扩大开放“两个清单、一个目录”,切实保障外商投资准入。尤其针对制造业,2022年将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对于信息服务业,我们也正在争取数据中心、云服务和内容分发服务等增值电信业务开放试点。”崔旭龙说。
像这样的“试点”政策还有不少,不断为北京、甚至全国探索经验。
金融政策上,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参加人民币国际投贷资金、外汇管理便利化等试点,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合一资金池试点;土地政策上,探索推进产业链供地,培育发展产业链、供应链,打造产业集群;人才政策上,对境外人才发生的医疗费用,开展区内医院与国际保险实时结算试点;科技政策上,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探索形成市场化赋权、成果评价、收益分配等制度;监管政策上,全国仅批复海南和北京可支持在特定区域内试行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新引擎
数字经济规模
将占经济总量60%
经开区信创园里,刚落户没多久的快立方公司总部特意把办公空间的四分之一预留了出来,准备与上下游企业及高等院校一起,成立联合实验室协同研发。此前,快立方所开发的内存式数据库产品,数据处理量提升千倍,被三大运营商采用。
“过去几年闷头做产品项目,在视野上、渠道上与整个产业链协同比较慢,需要进入一个信创产业的‘朋友圈’。”快立方公司董事长骆彬坦言。不久前,亦庄“两区”建设项目集中签约,32个信创产业领域项目同时落地,助力北京打造数字经济自主发展新生态。
“两区”建设中,北京划定了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目标。据测算,2019年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超1.3万亿,占gdp比重为38%。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独角兽公司数量仅次于美国硅谷。按计划,“十四五”时期,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7.5%左右;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市经济总量达到60%以上,数字经济在国内国际保持领先位置。
“北京将建设数据原生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感知城市、智能网联化城市道路、数字城市管廊。”崔旭龙披露,根据计划,本市还将建设国际化、国家级的北京城市大数据中心和城市超级算力中心,建设开放互联的国际数据枢纽,聚焦培育数据驱动的未来产业,打造全球贸易数字化新样板。
www.凯发的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www.凯发的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www.凯发的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