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主体结构6月底完工-www.凯发

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市数据库

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主体结构6月底完工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来源: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作者:

城市副中心博物馆建设现场施工紧张有序进行中。记者 方非/摄

  在东六环小圣庙桥东侧,一座座塔吊高耸,井然有序

城市副中心博物馆建设现场施工紧张有序进行中。记者 方非/摄

  在东六环小圣庙桥东侧,一座座塔吊高耸,井然有序地运转不停,“钢筋铁骨”纵横交错。“那片被绿色钢板网遮起来的建筑就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顺着北投集团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项目部副总经理李欣手指的方向,一组建筑拔地而起。未来,它们将化身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院,为副中心的观众带去世界级的观演体验。

  除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这片位于城市绿心西北部市民文化休闲组团内的区域,还将包括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建筑及共享配套设施项目与行政办公区隔大运河相望,是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城市副中心剧院又名“文化粮仓”,集演艺演出、艺术创作、艺术教育、现场体验等功能于一体,设计理念源于通州古粮仓和运送物资的船舶。剧院项目建筑面积约12.53万平方米,高度为49.5米,包括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院三个表演艺术的“文化容器”,分别设有座位1779个、1516个和1044个,此外还包含室外剧场和多功能厅,分别设有座位650个、530个。项目对标世界级一流剧院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将满足各类世界级演出要求。

  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又名“森林书苑”,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设计理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赤印”,屋顶的树状建筑结构宛如森林伞盖,以银杏树叶片为灵感来源,体现出图书馆传承知识、传播文化的功能定位。本项目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2.3米,设有古籍文献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架阅览区、智慧书库、报告厅等功能分区,日接待量约为5000至8000人次。

  首都博物馆(东馆)又名“运河之舟”,集收藏保管、开放式展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保修复等功能于一体,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个元素,以运河为线索,将历史文化融入建筑,南侧形似巨帆,高高扬起;北侧形如船只,坚实厚重,描绘出一幅运河图景。博物馆建筑面积约为9.9万平方米,建筑高度35米(最高点48米),日接待量约为6000人次。

  三大建筑共享配套设施由北投集团投资、建设、运营,该项目总建筑规模约30万平方米(含轨道交通预留工程,约4.9万平方米),集商业配套、餐饮服务、能源保障、文化创意、亲子娱乐、艺术培训、共享停车于一体。2019年10月28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疫情对项目施工造成了一些影响,比如运输原材料时,我们需要绕行,在工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防疫措施上也加大了投入,但整体进度受到的影响不是太大。”李欣介绍,“2020年,项目先后全面完成止水帷幕工程施工、土护降工程及工程桩施工作业,正式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并全面冲出地平线。目前,城市副中心剧院歌剧厅、戏剧厅、音乐厅均有部分区域施工至地上三层,正在推进剩余主体结构工程;城市副中心图书馆项目首段钢结构屋面已提升到位,正在全力推进其它工作面主体结构工程;首都博物馆(东馆)项目主楼部分区域已实现封顶,正在全力推进其它工作面主体结构工程。”

  与此同时,建筑幕墙的样板确定正在沟通和推进中。李欣表示:“6月底,三大建筑项目预计实现主体结构完工,之后,就可以开始幕墙施工,今年年底,外立面要亮相”,各项环节之间力求做到“无缝衔接”。三大建筑的精装修方案也在推敲研究,以城市副中心剧院为例,据北投集团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项目部前期工作部副部长孙佳伟介绍,华东院声学所以及另一家国际顶级声学单位将参与设计。按照目前进度,如果一切顺利,明年上半年,三大建筑预计可以进入装修阶段。


www.凯发的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www.凯发的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www.凯发的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推荐阅读 换一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