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学者看“中国减贫”-www.凯发

北京市数据库
北京市数据库

海外学者看“中国减贫”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 理论文章   来源: 北京日报社   作者: 张雷

近年来,中国减贫受到了越来越多海外学者的关注,海外学者结合不同学科、选取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海外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在减贫实践上取得了成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大踏步前进。中国减贫经验为破解世界减贫困境提供了新思路,中国减贫实践为世界减贫实践提供了可借鉴模式,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海外学者普遍对中国减贫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减贫道路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在快速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世界银行原行长金墉认为,中国减贫的成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中国已实现数亿人脱贫,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中国在推进国内扶贫事业并取得世所瞩目成就的同时,也一直是全球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认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学习中国的减贫经验。

  美国哈佛大学温奈良教授表示中国成功的减贫故事为世界其他地区提供了经验。如果没有中国的减贫成就,联合国不可能在2015年宣布成功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将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减少一半。美国罗德学院约翰·f·库珀教授表示,中国在减贫领域取得的成就令人难以置信,中国政府做出了采取行动的坚定承诺,并制定了相应计划。中国在解决贫困问题上的经验至关重要。英国学者约翰·罗斯认为中国减贫成就对世界人权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德国政治学家沃夫拉姆阿多菲博士认为,中国政府是将减贫事业作为其使命和责任来对待和解决的,中国的减贫经验为世界提供了借鉴。新加坡国立大学著名学者郑永年认为,贫困仍然是21世纪人类社会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最主要的困难与障碍之一,中国经验是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之一,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参考意义。

  海外学者对中国减贫的研究呈现出新特点

  海外学者从不同学科、不同研究领域以及不同视角对中国减贫进行研究,对中国减贫的研究视域不断拓展,研究内容逐渐丰富,研究方法逐渐多元,以经验性研究为主,聚焦减贫政策、减贫的方式、减贫的效果等方面。

  海外学者对中国减贫的研究视域不断拓展,呈现出多个学科研究的特点。对中国减贫进行研究的主要是经济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同时涉及政治学、历史学、心理学等。法国著名经济学家米歇尔·阿列塔认为,近年来中国政府致力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倡导更为高效的投资,有效推动了减贫。英国雷丁大学学者杰米·穆赫兰认为,中国减贫方式已经从援助驱动型向经济发展驱动型转。美国密歇根大学学者洪源远在其专著《中国如何摆脱贫困陷阱》中提到发展是体制与市场共同演进的过程,并指出成功的演进和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条件,特别是“有什么用什么”和“有指挥的即兴发挥”,诠释了中国的减贫经验,揭示了中国减贫经验的价值,挑战了西方关于发展的规范标准和政策工具。

  海外学者对中国减贫的研究内容逐渐丰富,涵盖了减贫政策及实践方面的内容,涉及减贫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学者阿尔伯特·帕克认为中国的开发式扶贫政策,通过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的减贫进程,同时也减缓了区域差距扩大化趋势,使贫困地区的平均收入和消费增长高于其他条件相同的非贫困地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彼特·桑德斯教授认为,中国整体贫困率的下降反映了中国在扶贫方面的成功。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者彭内·珍妮弗、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学者戈拉娜·特里认为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计划对于减贫具有重要作用。

  海外学者对中国减贫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综合研究方法,政策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注重运用案例研究等方法。首部由英美等国外专家执笔写作的、综合研究中国减贫的英文图书《中国扶贫案例故事选编》结合22个典型的减贫案例,从电商扶贫、生态扶贫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综合分析。牛津大学教授萨比娜·阿尔基尔认为减贫面临多维度扶贫转型,结合多维贫困指数可以有助于更深入认识中国减贫。西班牙学者奥古斯托·索托、比利时学者克里斯蒂安维耶纳等多次结合在中国的减贫调研撰写相关报告,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在减贫政策的推动下,贫困家庭不仅很快摆脱了贫困,而且有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海外学者对中国减贫的经验性研究较多,理论性研究还较少。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对于中国减贫起到重要作用。牛津大学教授萨比娜·阿尔基尔认为中国的政治领导力很强,能够将减贫放在很高位置并设置了明确的目标,准确地识别出贫困人口,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有效地推动了中国减贫事业成功。美国纽约大学政治学终身教授熊玠认为中华文化对于中国减贫起到重要作用。波兰华沙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加恩·罗文斯基认为,中国的减贫工作体现了执政党以民生为导向的执政理念,反映了执政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和强大的执行力。

  海外学者对中国减贫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视野

  海外学者对中国减贫的评价日趋积极、对中国减贫的解读渐趋理性,表明中国减贫取得的经验正越来越获得国际认同,表明中国减贫经验对世界其他国家借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表明全球贫困治理的“中国方案”成效显著。海外学者对中国减贫的研究对于我们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利于我们更好推动中国扶贫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讲好中国减贫故事,推动中国扶贫经验的传播,为全球贫困治理做出更大贡献。

  目前,海外学者主要采取多学科、跨学科的视角和综合性的研究方法,研究的聚焦点主要在于对中国减贫经验的总结和中国减贫具体模式的探讨,但对于中国减贫理论的研究和中国减贫机制的构建等方面研究还较少。对于海外学者来说,研究中国减贫问题存在实地调研难、资料获取难、语言障碍等现实因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客观性。正如英国著名汉学家、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所说,海外学者对中国有一定了解,知道中国在减贫方面的经验,但他们对中国还是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因此,我们对于海外学者的研究要辩证地看待,汲取相关有效成果。我们将继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完善全球贫困治理的中国方案,为加快推进全球减贫进程做贡献。

  【作者为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研究中心研究员,2017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研究(17kdb040)】



www.凯发的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www.凯发的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www.凯发的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推荐阅读 换一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