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业的发展重点
编者按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破解新时代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北京市第16期局级领导干部研修班学员就首都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治理、精准扶贫、网络金融、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开展专题调研、研讨,针对一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思路建议,撰写了一批理论性、应用性兼备的文章。现从中选编21篇,以飨读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视察北京、五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在这种背景下,北京金融业未来应当如何发展呢?
坚持“功能化”定位,紧紧围绕首都功能建设。一是围绕高精尖经济结构调整要求,加大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二是围绕区域交通一体化,综合运用银团贷款、发债等方式,加大京津冀区域重大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三是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加快构建基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在内的绿色金融体系,为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提供有力支撑。四是通过金融机制促进区域过剩、落后产能出清和产业优化,积极服务非首都功能企业、市场有序疏解至河北、天津。
坚持“区域化”协同,全力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紧紧围绕“一核两翼”格局来提升金融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能力。一是加强三地金融政策的衔接,搭建常态化金融合作对接机制,为重点合作项目和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金融支持。二是打破行政区划束缚,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三地互设分支机构且不占用监管指标,引导北京金融资源流向天津、河北等地,改变三地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局面。
坚持“科技化”赋能,加强科技与金融的有机融合。目前,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比较突出,需要进一步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通过资金链激活创新链。一是加强中关村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在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科技基金、创业投资等领域积极先行先试、完善科技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金融“北京模式”。二是加大金融对基础科学研究、核心技术攻关、“卡脖子”领域攻关的支持力度,服务科技强国战略,为北京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发挥金融力量。三是从战略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发展,力争使北京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企业、人才、投资的首选之地,同时探索类似金融“监管沙箱”性质的监管实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科技+金融”更好地融合,为金融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监管与创新生态环境。
坚持“多点化”布局,优化首都金融资源的空间分布。建议北京借鉴伦敦经验,打造多点化的金融功能区。在加大金融街区域拓展的同时,高度重视丽泽商务区、城市副中心金融资源的倾斜和集聚,将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的绿色金融创新中心与财富管理中心;打造丽泽商务区成为新兴产业集聚区、首都金融改革试验区,加快金融街与丽泽商务区的一体化发展,实现金融功能的合理空间布局,提升金融资源利用效率。
坚持“国际化”发展,打造金融对外开放的战略前沿。金融开放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按照北京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有序推进金融开放,通过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国际金融组织在京落户、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在京营业、更多外国金融人才来京发展,提升北京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二是鼓励金融业双向开放,支持符合条件的北京金融机构更多地“走出去”,并尝试通过海外并购获得进入境外市场开展竞争的机会。
www.凯发的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www.凯发的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www.凯发的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