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翠田:“石头王国”的农民导游
“一块石头一堵墙,一根柱子一匹梁,一块石头一平台,一块石头搭成房,石梁石柱石门石窗石坎石栏石头台阶……”27日,在石家庄市井陉县于家乡于家村,“金牌导游”于翠田向记者介绍着村西头清凉阁的历史和建筑特点。白色短袖衬衫、深蓝色裤子、平底黑色布鞋,双手握于身前,脸上挂着灿烂的微笑,很难想象如此专业的打扮、专业的讲解出自一位普通农民。“金牌导游”的诞生与于家村这座“石头王国”密不可分,作为中国传统古村落,于家村走出一条发展旅游助农致富的路子。
“于大姐现在就是咱们于家村的‘单田芳’了。”村里都是于家后人,大家彼此都不陌生。刚刚踏入于家村,村民便向记者介绍起了能说会道的于翠田。
于家村有500多年历史,经考证这里的村民都是明朝政治家于谦的后代。村子里,石街石巷、石楼石阁、石房石院、石桌石凳、石碾石磨,靠近大山的人们就地取材,将村子装点成一座“石头王国”。1999年,民俗学家刘其印到于家村考察,看到这里保存完好的历史风貌和古村落建筑非常有历史价值,可是这里的村民却生活贫困,他感慨道:“你们这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吃啊!”
很快,于家村就拉开了古村落保护和景区建设的序幕。于翠田从1999年开始就成为村里的农民解说员。井陉县地处太行山区,毗邻山西,当地人口音较重。于翠田第一次讲解时,游客根本听不懂她在说什么。“连普通话都不会说还有什么资格当导游呢?”于翠田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普通话说好。从那时起,不管多忙,她每天都要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跟着新闻联播练习发音,遇到生僻字,她就查阅字典,记在小本上,这个习惯一坚持就是20年。
农村变景区,解说词没有现成的。于是,于翠田就开始自己总结。她走访了村里所有的老人,向他们询问村里古建筑的历史故事。遇到前来考察的专家,她更是主动请教。石头民俗博物馆里放着一块响声石,手指敲动,便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有专家到于家村考察,于翠田跟在后面请教响声石的原理。她说:“这种石头在附近的山上很常见,现在我知道了,这是由于石头有不同的纹理、密度、质地,不同材质的石头发出的声音就不同了。”
现在,于翠田家里还有4亩梯田,她每天早上起来收拾田地,然后8点准时到景区开始讲解。“于家治家严谨才能生生不息,但是我们不是靠暴力,也不是靠放纵,而是靠春风化雨般的教诲和点拨。”在石头博物馆的展室内,于翠田向记者介绍了村内《整饬村规》碑。最早立于明朝万历年间的碑文记载着当时的“禁赌条约”——一旦发现有人赌博,不罚款,罚赌博的人请村民看三天戏。“周围村民都会赶来看热闹,大家也就不敢赌博了。”她的解说词信息量大、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全程听下来需要2个半小时。于翠田每天要为四拨游客讲解,饿着肚子为游客讲解也是常事儿。之前二儿子放暑假,她还发动儿子编写英文版解说词义务为外国游客讲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做这首《石灰吟》时肯定没有想到他的后代会在太行山区满是青石、石灰石的地方繁衍生息。2016年,于家村被评为河北省十大最美古村镇之一,往来于此的游客越来越多。村里办起了10多家农家乐,乡亲们拿出当地土特产向游客推荐,整个村子都在围绕乡村旅游转,人们挣起了旅游钱。靠着村里的旅游收入,村集体为村民补贴医保费用,对村里超过60岁的老人定期补助。
从井陉县城一路向南约20公里,汽车在这条被网友称为井陉“天路”的道路上起伏,两边的路牌不时提醒车辆下坡时注意减速、转弯时注意对面来车。于家乡负责人付会梅对记者说,此前这里交通闭塞,“天路”是开山造出的路,串起了于家乡的旅游资源。现在,在于家乡的12个行政村中,7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里正在打造井陉县古村落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她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地制宜发展旅游,这是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大事。”
www.凯发的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www.凯发的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www.凯发的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