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是我的孩子”
7月底的一个清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7岁的蒙古族小朋友伊森像往常一样在家门口玩耍。玩的时候,他总是不自觉地用手挠自己的小腿,到后来,索性玩都顾不上了,坐地上不停地挠。“妈妈,我这里痒!”小伊森找母亲求助。
母亲赶来一看。天啊!伊森的小腿已经起了大片红斑,有的地方还被抓破了,于是赶紧带着孩子往旗妇幼保健院赶,“那里有北京来的医生,很快能治好的。别怕!”一路上,母亲安慰着小伊森。
此刻在妇幼保健院儿科诊室坐诊的,是来自北京密云区妇幼保健院的李静。面对几乎是冲进诊室的母子,她赶紧问:“小朋友,怎么啦?”伊森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小腿,“阿姨,我这里特别痒!”李静找来一个凳子,把伊森的小腿搁在凳子上,然后弯下腰仔细检查,“您孩子过敏了!最近是不是去过牧区草场,或者被虫子咬过?”李静抬头问伊森的母亲。“对!他前几天去过草场,回来还说腿上老有小虫子叮。”母亲说,“大夫,这好治吗?”
“放心吧!能治好!”李静回到桌前开始写处方。她开了氯雷他定糖浆和碘伏。“糖浆每天喝10毫升,不要多。每天用碘伏给挠破的创口消毒。另外,千万不要再去挠了,越挠越痒,近期如果去草场,要穿上长裤……”李静一口气叮嘱了很多。“就像是自己的孩子病了,很着急,得想方设法帮他尽快康复!”李静说。
送走了小伊森母子。李静坐下来,喝了口水。草原上的孩子经常小病不上医院,来医院时大多已是重症、急症,因此虽然每天接诊量不大,但她的神经始终不敢放松。
2007年,李静从首都医科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密云,成为一名儿科医生。从业13年,她深深热爱着这份工作。“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天使,帮这些小天使恢复健康,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她说。
2019年的夏天,她和同事曾在巴林右旗短暂坐诊过一个月。乡亲们的纯朴善良,孩子们的天真可爱,给她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今年,区里再次选派扶贫支援的医生到巴林右旗,李静第一时间报了名。
这次,李静将长驻巴林右旗。刚到巴林右旗不久,李静就去了旗最北的索博日嘎镇卫生院义诊。那里距县城近百公里,一路颠簸让李静在车上晕得厉害,但到了目的地,她立马全身心投入到病人身上。“孩子们来县城看病不容易,我们有机会来到他们身边,一定要尽力看好。”她说。医者仁心,她时刻牢记!
在巴林右旗妇幼保健院,李静也给当地同事带来了北京的诊疗经验和规范。比如,一些同事过去对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并不严格,用抗生素之前不会先查血确认是否属于细菌感染,发烧时会优先使用激素类药物进行退热,而不是优先物理降温。现在,她把密云妇保院的用药规范和治疗技能留在了这里。
工作之余,李静也会想家。她的爱人也是一名医生,在平谷区的医院工作。孩子只能委托老人照看。“作为母亲,有时候觉得挺对不起自己孩子的。但在这儿,我帮助了更多孩子,他们都是我的孩子。”李静说。
李静
北京援派医生
地点:赤峰市巴林右旗
本报记者 邓伟摄
www.凯发的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www.凯发的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www.凯发的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