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倍增计划初见成效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意味着广大中低收入者将是收入翻番的主体。目前“收入倍增计划”正加紧转化为各级政府的行动时间表和路线图。
政策倾斜:惠顾低收入群体
2012年,在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方面,中央和各地政府利好政策频频释放,尤其是对低收入群体明显加大了政策倾斜力度。
各地纷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公布:2012年年内全国有23个省份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大部分调整幅度超过10%,部分省市调整幅度甚至高达20%以上。为保障企业退休人员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走低,国家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调整后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已达到1721元。根据实际情况,许多地方政府相继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及各类对特困人员的救助和补贴标准。力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覆盖。2012年上半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8月份,广州市即率先实行城乡居保制度,236万城乡居民真正被纳入城乡一体化、全覆盖的养老保险体系。截至10月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4.59亿,其中1.25亿城乡老年居民领取了养老金……
上述惠民政策的持续升温,以及政府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强,成就了城乡居民总体收入逆势提速的可喜局面。以城乡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数据为证: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2.6%,其中,低收入组增长18.0%,中等偏下收入组增长15.6%,中等收入组增长14.7%,显而易见,代表中低收入群体的三个组别增幅均明显高于12.6%的平均值。再看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3.5%,其中,低收入组增长15.8%,中等偏上收入组增长14.0%,分别高于平均值2.3和0.5个百分点。由此足以反映增收政策带给中低收入者的实惠和利好。
法制跟进:薪酬有增有保
共享发展成果,让城乡居民工薪收入伴随社会财富的增长稳步提升,既是广大劳动者的夙愿,也是政府部门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年来,各地政府纷纷打出组合拳,一系列措施成龙配套,将改善民生、增加劳动者工薪收入落到了实处。在城镇化提速的2012年,岂止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速快于gdp增速,蔚为壮观的2.63亿农民工大军工资收入增速更胜过城镇居民,年末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达到2290元,比上年增长11.8%。
北京市尤为典型,2012年城镇居民、郊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1%和13.2%,分别拉动城乡家庭总收入增长7.52个和8.58个百分点,成为支撑总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追根溯源,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一是得益于2012年年初北京市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小时工资和月工资最低工资标准分别增长7.5%和8.6%;二是人力社保局发布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有条件的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参照11.5%的增速安排企业加薪水平;三是政府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招用本地劳动力,从而保证了农村劳动力从业人员比重稳定在80%以上;四是服务业和部分高技术行业用工紧缺,迫使多个相关行业工资明显提高。2013年,北京市再传佳音,继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增幅高达11.1%,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据观察,这已是北京市连续三年在元月一日定时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看来,保证劳动者稳定增收,成了政府部门的一项常态化、制度化工作。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中国信息报)
www.凯发的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内容。如因作品内容、www.凯发的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www.凯发的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